3773考试网 - 公务员考试 - 教师招聘 - 上海教师招聘 - 正文

2020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全球招聘博士后

来源:爱考网 [2020-2-13] [微信公众号查成绩:]


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简介

"引领世界科技前沿,服务国家重大需求"是复旦大学在十三•五期间提出的科技发展战略方针。2015年3

月,为更好践行这一使命,切实推动"智能科学与技术"新兴学科发展和前沿技术培育,服务国家智能产

业发展需求和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,复旦大学成立了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(以下简

称研究院)。作为复旦大学跨学科国际化研究中心的先行者和试验田,研究院以复旦大学雄厚的应用数

学、计算机科学、生物学、信息学、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综合优势为基础,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,交叉

融合、聚力创新,开展大脑机制解析、类脑智能算法、新药智能研发、脑疾病智能诊疗、通用智能等原

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。

研究院拥有一支学养深厚、视野开阔、思想活跃的跨学科国际化研究团队,其中教授/研究员21名,包括

2013年诺奖获得者Michael Levitt、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2014年Brain奖(神经科学最大奖)获得者

Trevor Robbins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、美国科学院院士等国外院士4名、"长江特聘教授"2名、国

家"973"计划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8名以及一大批优

秀的海外青年研究员、工程技术人员等60多名。

研究院积极发起和参与国际科学合作计划,目前已与包括剑桥大学、牛津大学、帝国理工大学、斯坦福

大学、麻省理工等20余所国际著名的高校、科研院所建立研究伙伴关系;同时,吸引了全球130多位脑与

类脑研究著名国际学者参与各个层次的研究合作计划和项目。研究院建立了"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科大智

能机器人国际交流基金",用于支持类脑智能、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国际交流学生。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共

建了"复旦-KCL群体神经科学中心",由Michael Levitt教授作为负责人筹建"计算结构生物学中心",由

Trevor Robbins教授作为负责人筹建"认知神经科学中心"。2018年1月,研究院与牛津大学、剑桥大学联

合申请的教育部、国家外国专家局"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"111创新引智基地获批成立,建立了从青年

科研工作者、顶尖科学家团队、国际合作平台到国际一流大学的多层级国际合作模式。

研究院探索打通科技与产业全链条创新合作机制,通过与10多个企业、30多家医院建立联合实验室、联

合研究中心和联合研究项目与课题等方式,充分发挥高校培养和储备高端人才、发现和培育前沿技术的

综合优势,推动产学研医用源头创新与合作。

2018年,研究院拟领衔承担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8.4亿级重大专项"脑与类脑智能基础应用转化研究"。以

此为契机,研究院将通过探索科研与管理机制创新、推动基础条件建设、招聘和引进优秀科研人才、开

展国际高水平学术合作交流等工作,致力于创造国际一流的学术氛围和研究条件,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

响力的类脑智能与产业应用融合发展的前沿科技创新中心!

 

一、招聘岗位:博士后2-4年

研究方向:

1、神经信号处理与脑功能神经编码

2、智能深部脑刺激、经颅电刺激神经调控

3、脑疾病医疗大数据分析与eHealth

4、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与远程医疗

5、生物医学工程、电子工程、神经科学、临床医学、数学、统计专业

实验室条件:

面向重大神经与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需求,发展神经动力学信息感知与处理方法,探索脑信息整合规律

与脑功能重塑机制。将神经编码与智能理论相结合,研发神经感知、神经调控和神经计算技术,突破脑-

智融合技术,建立片上智能系统,研发自学习智能人-机交互系统,实现神经功能智能调控与仿生,为保

护脑、增强脑、干预脑提供智能设备和创新解决方案;

实验室拥有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与平台,具有Cerestim(FDA 认证)、Neuroport(CFDA 认证)、

Magstim TMS、EGI HD tDCS等人体神经调控、神经生理、神经行为学研究平台,神经智能电子工程技术

研发平台以及神经机制研究平台。同时,实验室与解放军总医院、华山医院、天坛医院和牛津大学、剑

桥大学、哈佛大学等国内外科研单位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,能够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国内外科研合

作机会;

研究合作团队包括牛津大学、剑桥大学Peter Brown,Timothy Denison,Trevor Robbins, Barbara

Sahakian等教授共同开展国际合作与前沿领域探索。

任职要求:

1、博士毕业学校/博士学位所属学科为世界排名前100的海(境)外高校或在国内外知名大学/科研院所

取得博士学位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;

2、品学兼优、身心健康、年龄不超过35岁;年龄35至38岁优秀博士可申请破格录用;

3、进站研究计划需与合作导师的科研课题或者研究专长相关;具有较高科研热情、较强英文读写与交流

的能力。

福利待遇:

1、聘期2年,优秀博士后可考虑续聘至四年。复旦超级博士后年薪30-35万,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年薪35-

40万,国家引进人才计划与博新计划年薪40万以上(所有待遇为税前年薪,含工资、社保、公积金、住

房补贴等,具体等级根据应聘者条件评定);

2、支持申请各种基金与博士后项目:包括中国博士后基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上海扬帆人才计划等各

类国家派出项目以及学术交流项目;

3、研究院内部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基金,支持极具潜力的科研课题,支持力度10至20万;

4、提供优良的办公环境及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;协助申请博士后公寓(可申请两室一厅);提供剑桥大

学、牛津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交流访问机会;

5、出站时条件优秀者可优先推荐留复旦大学工作,出站后留复旦大学者可申请1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;

6、提供良好的科研发展支持条件,参与课题组承担的国家、上海市脑与类脑相关重大项目;

7、按照复旦大学的相关政策,协助子女申请复旦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小学入学资格。

二、应聘材料及联系方式

请申请者将个人简历、代表性论文发至:shouyan@fudan.edu.cnniec_istbi@fudan.edu.cn,邮件主题

栏内请注明"应聘博士后+姓名

导师基本信息:

王守岩,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,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主任,中国神经调控创新联

盟副理事长,中国中医针灸脑科学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,天坛医院"中枢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临

床诊疗研究中心"副主任,教育部"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"学科国际创新引智基地执行负责人,中科院

"百人计划"、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。长期从事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、神经信息处理与建模研究,以神经

工程技术研究为核心、以临床需求为牵引开展交叉学科合作,将科学探索、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相融合

,在Brain、J Neural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,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,研发科研设备、

医疗设备八项。

Peter Brown,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牛津大学脑网络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,牛津大学实验神经学研究中心

主任。担任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、Brainstem Society、International Basal Ganglia Society

等学会的学术委员会委员,长期从事临床神经内科、神经波动、神经解码、神经环路、运动神经系统疾

病等方面的研究;担任Nature、Science、Lancet、Brain等10余种高水平学术杂志的定期审稿人;并担

任NHS等8个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,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Life、Brain、Curr Opin Neurol、

Neuroimage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。


Timothy Denison, 牛津大学工程科学与临床神经科学联合教授,从事生理闭环系统基础研究。此前,

Denison教授供职于美敦力医疗器械公司技术研发部,并任职康复疗法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副总裁,引领团

队研发用于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下一代神经接口与智能算法。2012年他被授予美敦力最高科技荣誉

Bakken Society会员资格,2014年被授予Wallin leadership,成为美敦力历史上第二位同时获得这两个

奖项的人。2015年,他被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研究所(AIMBE)研究员。

微信公众号查成绩: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,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;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fjksw@163.com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

您可能喜欢的文章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 手机版

闽ICP备08106227号-4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1461号

本站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,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: